臺南市東區勝利國小「本土文化及本土語言融入校本課程」教學成果
六年級:勝利e海角~國際交流
壹、教材設計理念:
”多學一種語言,多懂一個世界”,藉著英語的學習,想讓孩子的眼光看到這地球上他們不曾關心的事物、不曾接觸的角落。
“英語”讓孩子多一樣與世界溝通的工具,在五年級下學期的英語課程中,孩子學到了”Earth Day”與 Environment Protection 的概念與行動,因此想讓孩子藉著”Tuvalu,
the island nation sinking because of global warming”這本書,帶著府城海墘的虱目魚,從「勝利e海角」出發,帶孩子去到遙遠的地球的另一端與台灣一樣是島嶼國家的”吐瓦魯”,以人道關懷及愛護地球的角度,把府城的文化及勝利的愛送到吐瓦魯。
貳、課程架構
參、教學流程
Earth Day 地球日 |
Earth Day 四月22日為世界地球日, 地球日前三週開始進行台南市版英語教材Enjoy 第八冊第二課內容,導入討論與資料收集研究。 What can we do to save the earth 以高互動群組討論模式進行,以課本所提基本的環保活動如”save energy, plant trees, recycle paper…”等,請學生討論有關”保護地球,愛惜資源”的議題。 以收集資料、小組討論、引導寫作等方式進行。學習單: If we
don’t recycle paper, ……. 開放式問答。
小組合作完成報告並發表。 We
are the World 以1985年的We are
the world帶出地球一家的概念。英文版的世界地圖標示出台灣與世界大城市的位置,學生除了New
York, Paris…之外,還認識哪些地方? 用百萬小學堂的問答方式進行世界知識大考驗,學生在趣味競賽中學到如何用英語說出國家及城市的正確名稱。 以分組方式進行網路資料蒐集及發表,每組選出一個國家及城市,利用網路蒐集資料整理後做一個包含”地理位置,居民,氣候,特殊文化,生活習慣”的簡報。 |
Tuvalu,
the island nation sinking because of global warming 日漸沉沒的樂園:吐瓦魯 |
文意摘要、佳句賞析、難題解答及插圖美編等工作。 利用每週第二堂英語課進行,分三次完成閱讀及報告。 Vocabulary Enricher 輪流進行小組發表。老師標示重要字彙如global
warming、conservation、water shortage…等字以放射環形圖式引導學生腦力激盪,以字為聯想途徑,讓學生自由聯想後老師引導至global warming 的必然結果∼。
Summarizer Literature 以細讀及分段討論的方式進行逐頁閱讀,分組發表已完成的摘要,教師就所發表內容提出問題討論,提出正反面意見並做成結論。 Book Report 結合各組分工完成的個人作業,統整後以簡報方式分組發表,並將作品集結成小組成果。 |
From 從台灣到吐瓦魯 |
A legend of Tainan city,"The Story of Koxinga and Milk Fish"
勝利校本課程勝利e海角-「虱想起」,寫的是鄭成功與虱目魚的一段歷史故事。臺南有虱目魚,吐瓦魯有甚麼魚?分組把中文故事寫成英語版。逐段對話討論翻譯,學生分組進行,每組分配8句。完成後一起討論文字的差異並修正。 A
Gift from 完成府城虱目魚故事英文版,鎖定Nauti
Primary School, Funafuti,以跨國閱讀網路平台方式進行故事閱讀。 班群學生以合作方式,在教師引導下寫一封給吐瓦魯首相的信,介紹台南府城及勝利國小、表達對Tuvalu國土縮減、地球暖化的影響、及對吐瓦魯國小學童的善意及閱讀交流的邀請。 |
貳、學習成效
一、學生能了解Tuvalu∼the sinking Contry because of Global warming的文意 、重要關鍵字 彙、應用等。
二、以小組分工及合作學習方式進行主題探索,減少個人學習壓力,提高學習成效。
三、以英語為學習目標,融入資訊與環境教育,將學習的層次與範圍擴大了。
參、教學成果照片
|
|
利用電子白板與高互動設備上課 |
學生蒐集有關”吐瓦魯”相關資料進行討論 |
|
|
小組以Reading Circle的方式進行進階英語閱讀課程 |
在”吐瓦魯”的課程中,小組分工蒐集有關地球暖化效應的資料 |
肆、教學省思與建議
此項課程是從過去完成式英語課「地球日」,接著進行補充進階英語閱讀課程”日漸沉默的樂園:吐瓦魯”及英語故事寫作「鄭成功與虱目魚」,發展到未來進行式”挑戰可能的任務”。 延續適用的教學模式是高互動教學加上最不搞噱頭的閱讀課程。課程進行中,學生參與的部分由一開始的被動式(學生感覺課程與本身生活經驗無連結)到後來對議題積極討論與主動蒐集資料並參予產出,是最正向的改變。然而以教師的角度觀察,在有限的英語課數內,要完成主課程以外的任務,需要好學生的努力以及學校的支持與配合。幸運的我們擁有的軟硬體設備足以讓課程在有限的時間內持續的進行,如此方能期待在學生畢業成完成這項可能的「不可能的任務」。
(1)
網路及電腦科技的普及: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收集必要的資訊,減少學生查詢文字圖片資料的時間。
(2)
訓練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平板電腦的使用方便小組分享時記錄歷程與製作成果。學生以小組討論及分工方式進行學習,團結力量大,減低個人學習壓力且學習效果更佳。課程以小組模式進行,學生在合作過程中,經由組員間不斷的溝通、衝突與妥協,凝聚組員向心力及團隊氛闈,建立最佳合作學習模式。
(3)
改進踏查模式的教學: 以踏查模式進行教學雖然學生學得開心,學習效果也不錯,但仍有尚待改進之處。
(4)
數位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併用:學生學習不過度依賴典子科技設備,基礎的文字閱讀與寫作,帶領學生欣賞文字藝術及文字的美感。
(5) 邁向國際宏觀的教育:以英語課為主題實際融合
自然科技、電腦資訊、國際社會、環保教育等不
同領域及議題的學習,學生在英語課中學到的不
僅是外國語言,而是一種國際宏觀的教育。
小朋友一起合作寫給”吐瓦魯”總統的一封信